职场|从月入4000到月入七万,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引言

这是我迄今为止遇到的咨询个案中,简历最糟糕的一位,没有之一。

这也是我迄今为止接触过的咨询案主中,收获最华丽转身的一位,没有之一。

2019 简历事实

  • 普通大学毕业,非985,211。

(没看前,你不知道的那类学校。)

  • 过往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不知名的小公司。

(你查都查不到公司介绍,公司网页的那类公司。)

  • 每家公司呆的时间都不长,行业杂乱,职能杂乱,做得最久的是销售,但不想做销售。

  • 跟着亲戚创业过,赔了钱,也没成功。

  • 已过而立之年。

以上是客观的描述。来找我的案主也不是个个履历光鲜,但如此乏善可陈的,独此一位。但其实,这不过是普通人中看着没那么优秀者的简历罢了。

这是真正的大多数人,虽然一直在努力,但似乎折腾得总不成功。

2021 客观事实

陈老师是一个超有感恩心的实在人,也或许正因此,他才能走到今天。

他一直有给我近况分享,而他的近况一直在好转。不由得让我想到一句广告词“好得不得了,不得了的好”。(就这两天,我还收到了陈老师的大红包。你可以说我俗气,收个红包就要到处嚷嚷。那么,试问下,多少人从他人处受益后,想到回过来,哪怕说声谢谢?谈成了offer,签下了合同的,是缺钱吗?是缺心啊。只有厚颜无耻白嫖的胆,却无半点感念的心。)

我发自内心地对他表示大大的佩服,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由得想替他大声地喝彩。为人师者,为人友者,最大的成就感不就是看到有人因自己一点点的助力而走上了”变成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了吗?(正因为这些相遇,我的精神世界始终是很富裕的。)

陈老师的视频号:陈老师语文阅读写作

(专注于帮助2年级以上的孩子阅读名著)

努力=自身积累=能够授课的素养

选择=选对行业=语文教学的刚需

努力对了方向,持续的努力就会带来更好的选择。

选择对了方向,坚定的选择就会让人持续投入努力。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外力1%的作用:

我只给陈老师做了一次咨询。

我可能做对了什么?

那一次,我努力把灯点亮了,三步灯都亮了。

第一步:照亮人的内心,让信心回来;

第二步:照亮前方的路,路有好几条;

第三步:让人凭着自信去选择要走的路。

可能有人会问,路在哪里呢?

路就在隐藏事实里,在简历以外。

只要我们愿意去聆听别人的述说,愿意去相信别人有本事,我们就会发现。

我发现了

陈老师文笔好,也爱写作;

陈老师爱看书,也愿意分享;

陈老师愿意做老师,搞过读书会;

……

我发现了陈老师有很多的技能,只是他还没有把它们串联起来,充分展现出来,也因此,还未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并因此而有些垂头丧气,潜意识里选择了“这些技能不值一提”的自我暗示。换言之,陈老师并非是一个乏善可陈的人,而是一座需要他自己去挖掘的宝矿。也因此,陈老师可能可以走的路就慢慢地浮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内力99%的作用:

任何规划的路径都如理想地形下的车况,而现实的路径却往往是曲折的,拥堵的,与导航不符的。也因此,陈老师的今天和明天都是因为他自己的缘故。

他自己去探索了,去行动了,去在需要调整的时候,重新规划路线了。

三个自问

你可以说这是个案,没有参考价值。我们真正普通的人是要啥没啥,不会写作,不爱阅读,不懂讲课…但我想说的是,道理是普世的,只不过把道理落地后,实际的产出肯定是基于各人不同的情况(基本面)的。而从0-1就是很难,后面的每一步都没那么容易。因为很难,所以我们就过早地放弃了,这或许才是最大的真相。

我总结下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适用的道理有三条:

1.专注研究自己愿意研究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做事。这其实是有误导性的。因为对多数人来说,有的只是享受型,炫耀型爱好,而非真正愿意专研进去的兴趣。比如说阅读,看书人人都会,但把书能拆解得人人都明白其讲了什么,人人都对自己本身不感兴趣的领域发生了兴趣,那就不是一般人的能力了。而要能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本领,必然是要能拿出研究的态度,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的。所以说红学家是研究一辈子红学的人,而我们听个《红楼梦》新解,瞎掰两句,那只能说是有点小聪明,有点谈资,要自封一句红学爱好者,那已经是脸皮厚了。

自问一句:我有自己愿意花时间、精力去持续投入的事情吗?废寝忘食,无关挣钱,就是愿意干的吗?(纯粹的吃喝玩乐除外。毕竟,打游戏乐呵下和做电竞选手是两回事。)

2.积累长处,扬长避短。

扬长是需要有长处可扬的。除了天赋外,多数人靠的还是后天的努力。努力才会带来积累,积累足够了,量变一定会触发质变。所以,自己擅长什么?自己想擅长什么?为此,自己在努力中了吗?还是说,从现在起,开始努力?

自问一句:我有能发生质变的领域吗?或者,我有想要擅长的领域并为之在努力的吗?

3.自知者明,不知时问。

自知其实是很难的事,我们会被外界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带偏。无论我们是走在评价体系的主流之路上,还是走在非主流之路上,我们都可能因此而高估/低估自己。一方面我们需要去市场上碰运气,接受市场的检验来检查我们的评估有没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市场足够大,路径足够多,需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而找到这条路是最难的,需要我们自己在自信心正常态,情绪正常态下,以自己的能力去做分析和判断的,并且在判断之后,还要能够拿出行动力去执行的。

也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外力来帮助我们去探索方向及路径的。这不是说别人给我们指出一条路,我们相信了,我们就去走了。这其实是把责任外移,是想要被人说服,而不是想要自己决定。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前面说的,有人可以帮我们把灯点亮。

自问一句:我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吗?为此,我有走在去的路上吗?没有的话,那我到底知不知道路在哪呢?

珍妮姐说

为什么咨询我的案主大多是优秀的,隐形优秀的呢?几年下来,我觉得答案只能是因为优秀者更渴望成长,更害怕停止成长,更愿意在自己身上投资,并且不怕投资失败。毕竟,比起可能的收获,这点钱算什么?

与之相对的,大多数人总是在不该高估自己的时候,高估自己;需要相信别人能帮助自己的时候,选择不相信;在自己不付任何代价的时候,总还希望别人花足够的时间去替他思考他的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