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月14日在脉脉上发过一个关于soho猎头今年做得怎么样的提问,获得26个好问题点赞,对于我这种脉脉影响分低,没啥脉脉好友的人来说,这算是我发过的最受关注的动态了。底下的评论里发布soho交流群的好几个,但回答问题的几乎没有。当然,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指望人在公开场合如实地说自己做得如何是不太可能的事。做得好的一般选择闷声发财,偶有愿意说两句的,当发现会被质疑也就慢慢不说了;做得不好的,家丑不能外扬是天性,更是不可能说了,偶有开放实在的,当发现自揭伤痛还要被人指责是自己没本事也就慢慢不说了。没办法,舆论大环境如此,除非来百猎帮社群这种有筛选机制的小环境。你我同在地球,要不要再在一个球?百猎帮社群2.0版,一起来球里玩~
扯回来,我本意就是想看看Soho猎头的话题热度是否如大家感知的那样热。
-
Soho猎头在增多是真相还是错觉?
-
Soho猎头增多的趋势会昙花一现还是会长期存在?以及这种趋势是否不可逆?
-
Soho猎头在增多对整个行业,组织,个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是什么事?
我想这些问题对于观察到Soho猎头这个现象且习惯思考的人来说,无论他自己是不是做Soho猎头或想做、在做Soho猎头生意的打算,他都会比较好奇。那今天,我就斗胆说一些个人浅见。
Soho猎头这几年在增多大概率是真相而非错觉。我因为手头没有统计数据而不敢说是结论,只能说是个人推断,依据如下:
大前提:所有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 我们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60年康波周期的尾声(萧条)阶段,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在个人自谋出路,低成本创业(自雇佣)的探索路径里,普通人的选择不多,除开近些年调侃的开车外卖服务外,白领或希望处于这一群体内的人会选择猎头和保险经纪是不难想到的出路。而且这两者现今都可以让人免除自己开公司的综合成本压力,在人做选择哪种职业的预测分析时,觉得是上选并不算夸张。
- 基于目前所处的周期,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这两年soho猎头趋多或者说趋多趋势更明显。比如,我搞线下活动,之前每场遇不到soho猎头的,现在每场soho猎头比例在5%左右。即便说活动有集聚效应,但比例肯定比之前的年份高。比如,前面说的发帖,下面全是来加入soho猎头群的评论;比如,以前的咨询案主需要你在和他探索转型选项时,由你提到猎头选项,如今,他们会自己问自己能不能做猎头…虽是细节,零星点点,却也管中窥豹。基于概率论,增多的变化是一定的了。
2.1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导致的裁员增多,家庭经济压力更大的人群更多,除了本身需要再就业的一方,宝妈需要复出工作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在兼顾家庭和时间灵活性上,除了自媒体带货,保险经纪等外,猎头的选项也会被纳入考虑,甚至会成为不少人分析下的更优解(因为比起另外两类,在外界看来,这个工作的成功难度要更小恐怕是比较普遍的);
2.2另一方面,猎头行业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迎合了这种需求,因为有需求就有生意。各种猎头平台不断兴起,有的平台进一步把自己聚焦在soho猎头和小微猎企身上,有的平台开始允许个人做单,还有的平台一成立就放开这个口子,很多时候没说不可以就是可以。对于没有做过猎头业务,又想尝试的人群来说皆是让他放下犹豫的利好 。
2.3 之所以外行业的无经验人和本行业的有一定经验的人会考虑做soho猎头,或选择做soho猎头,也是已有猎企对他们的吸纳能力有限导致的。在经济下行对小微猎企的冲击更大的情况下,这个“被迫”从soho做起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因为组织无论大小,都在进一步强化需要有经验的和年纪轻的(35岁以内),这把外行业的无经验人员给拦住了;而有规模的,有组织力(包括发展员工能力)的,还在扩张的猎企数量本就有限(和从业人员数量相比,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有限),这把有一定经验但觉得找不到适合的企业又不想冒险自己做企业,或自己这两年做过企业了但发现自己不适合(自定义自己失败了)的也“逼”上了soho猎头。
换言之,一人公司和不开公司就自己做业务的猎头群体的人数在增多,会增多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这一点和选择其他可以自雇佣,自就业的行业、职业的人数也在增多,也会增多,其内在道理是大体一致的。
科技界大佬凯文.凯利早在《必然》里就提过未来组织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单元(模块)化,工作会越来越项目化,跨组织的协同,个人与个人的协同会越来越多,自由职业者会越来越多。
科技改变世界,人们后知后觉。
在我们存活的这个世界里,截至目前的游戏规则是周期的必然存在。经济有周期,当周期进入到下一轮的新阶段时,是不是Soho猎头就会减少了呢?即,这个增多的趋势会否昙花一现?我个人的看法是估计不会。因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习惯一旦发生了变化就很难逆转了。
大体上(我们不说百分百):
吃过熟肉的原始人不会再去吃生肉。
坐过飞机的人不会再选择马车,除非是旅游时的玩乐。
开过线上会议的人会减少仅仅为了开会的差旅。
用微信聊天的我们,不再用短信。
……
如果人们享受过了更好的便利,就不会回到过去。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生活方面,但工作是工作。但其实,都是人的行为。行为会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就很难改变。何况技术进步就是为了让人摆脱繁琐的,重复性的,高强度的无太多意义的工作(行为)而进入到更多有创造性的,探索性的,自主的工作(行为)。即,驾驭工作而不是被工作驾驭,不仅有选择做什么工作的权利,也有选择如何做某种工作的权利。再远的未来,科技的突破带来的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则是人可能无需工作,如果工作还是我们当下的定义。
工作只是一种人类活动,而人类可以从事其他的活动。
扯回来到大家关心的现实,比如我们就是不得不工作,我们只是为了谋生而选择一条路。那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他创办猎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的话,那么,如果他发现以Soho的形式以及以Soho团体(几个人合作的形式,不管是松散的还是紧密的合作)能够性价比更高地达成目的, 他会如何选择?如果简历的获取,报告的撰写,面试的筛选,客户的来源,一切的一切在科技的助力,即第三方平台、工具的支持下,个体的获得变得更容易了,即便成本不低,但只要比运营公司的成本低的话,那么,他何乐不为?
你可能要说,对于绝大多数个体而言,他自己再牛逼,也创造不了一个团队的业绩。论赚钱,他一个人怎么赚得过一个团队给他带来的呢?的确,除了顶尖销售人员,一人顶多少个人外,多数人的个体业绩不可能超过团体业绩。但其实,经济账是要具体算的。另外,除了可量化的经济帐外,人们赚钱的体感除了钱本身外,还有过程。
管人,管企业永远比管自己难。是选择90%的机会赚30万还是选择10%的机会赚100万,再叠加每年的波动情况的变化,这真的看个人的投资偏好、对人生的追求和市场对他的表现而给他的反馈了。
此外,我必须说明的是,Soho猎头个人比组织内的猎头个人或组织创始人更容易赚钱的假设,真的只是大家推理时的假设,而客观现实一定是部分人把这种假设实现了,而部分人没有。并且很可能后面一部分人更多。凡事都难逃28原则。比如,你想说作为宝妈,我做soho猎头,我赚个20万就满足了,但可能现实是你半年都没成一单。这一点和公司从0-1,1-10,10-100…的发展规律是一样的,即每一个阶段都有人掉队。
很多事不是你想你能行,你就行;也不是看别人行,你就行。
所以,组织(企业)还会存在,无论大小猎企都还会存在,不会因为这个趋势的不可逆而消亡(当然,或许很远的未来,组织形式会消亡?但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但是,小微猎企的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是客观必然的现实。尤其是那些没有能力在各方竞争中获取,培养,保留和发展优秀顾问的,能够高效运营组织的,10人以下的企业。即,运营的成本优势,交付的质量优势,交付的规模(数量)优势均不占的话,在和大猎企,大平台,有能力的小个体及小个体的联合体的竞争中,很难胜出,必然会有一批被淘汰。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客户需求减退、用人策略保守的环境下,也就是当前及未来几年的环境下,以及替代方案层出不穷及不断优化的趋势下,这种被淘汰会加速。(注:10人以下的限定主要是很多这类规模的猎企,他的顾问的行业,职能都是分散的,所以他的10人在单一赛道包括客户及职能等的竞争中和有能力的soho顾问相比,也不具有人数优势。)
即,以旧有的模式下的几杆枪走天下的时代恐怕会一去不复返。当然,这也是指大面上或容易被媒体关注到的区域内,但这往往等于我们多数人以为的全部。我们国家真的很大,城市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可以说是巨大的,所以不排除旧有模式在一些地方还能生存,甚至是新兴物种。也不排除你做企业觉得最少18%,也有人做企业就是能10%的点,而且他真的是做企业,而不是我们以为的soho猎头或soho猎头团体。如果忽略了我们国家如此广大,只看北上广深,甚或成都重庆武汉青岛等的话,那么,我们一定会被一些耳闻所震惊,直到目睹才肯信。又或者觉得这些就是害群之马,内卷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但其实,具体情况如何?就和我们调侃拼多多一样,没有深入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么,目前我们行业下沉得深吗?我的感觉是并不深,当然这也是我们猎头业务的属性使然。但如果这种属性被颠覆了呢?(这是另外的话题了,这里不展开了。)总之,大城市的进口商品打折超市和小县城的本土品牌杂货铺在共存,这和我们行业当前的共存现状,其本质似乎并没有差异。
当然,这些不意味着在主流城市扎根的前面描述过的小微企业不会被淘汰。但是,淘汰也不意味着彻底出局,只要还想要留在场上,换条路,都可以继续闯江湖。是团队一起加入大企业,还是彻底自己一人干,这就是每个人的选择了。当然,有时候,可能我们会觉得并没有选择。
正因此,Soho猎头在增多以及基于Soho猎头的合作模式在增多(当然,小微猎企之间的合作,民间的互助也在增多),想基于这个增多而做点生意的人也在增多。 无论是外行业进来所带来的增量还是本行业存量的转化的增量,增多在当前局势下是必然的。
当然,这点基于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已说过了,只是说得给人有点被迫而为的感觉。到了回答这第二个问题,基于未来来看,被迫而为的感觉就会少很多。
基于科技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也不仅仅是现在热门的gpt这一个分支技术方向,可以预见的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在我国会持续加大,而人力资源产业作为其中的一支也会加大。这个加大的道理很朴素,不仅仅是说因为总量大了,分量也自然会大(这不见得),而是无法被技术取代的工作里,基于人的工作,需要人工的工作对就业具有重大意义,而人力资源产业尤其是猎头服务业本身就是轻资产的属性,一人创业,几人成伙在今天依旧可行。而由于现今的AI技术发展,虽然现在多数人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在未来几年(5-10年)就很可能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进一步促发自雇佣的Soho族壮大,且更多人会涌入围绕人的职业/工种类别。
技术Or非技术,没有其它。还需要管理吗?需要的。只是管理在未来恐怕没那么重要了,因为低水平和高水平的员工被不得不“撮合”在一起的必要性不大了。人们可以更自主地选择何时自己干,何时与谁合作。而这就是前几年火热的奈飞文化所倡导和追求的,用自驱力强的聪明人,让聪明人彼此合作。只是过去能这么选择和坚持这么选择的组织很少。而未来,聪明人可能不需要组织了。所以,Soho猎头或Soho XX,无论是不得不Soho,还是误打误撞Soho,还是目标明确去Soho,都会增多。即便优胜劣汰,总量和增量都会增多。
从长远来看,这种自雇佣的趋势也恐怕是不可逆的。因为趋势更多地是和人们的想法改变有关,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有关,而非仅限于某个行业或某段经济周期下的时期。
这个问题不仅大,而且算得上复杂了。
一则涉及到时间维度,短期,中期,长期的影响问题;一旦涉及到时间维度,人们就不得不做预测分析,而预测分析往往是不准的,尤其在VUCA的时代。二则涉及到对内的影响和对外的影响,考究点的话,是不是还得加上综合影响?毕竟对一个行业(局部)好未必对其他行业(局部)或整个经济发展好。至于影响,势必还得分为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对内的话,是各类组织,组织内的个人,脱离组织的个人;对外的话,是客户,人才等。
所以,此部分要展开的话,会是个更长的长篇。我在此文中打算只列明几个个人观点,而不再展开阐述了。
总看法
凡事都有利好的一面和利空的一面。阴阳一体,互为正反。
对一部分人利好,往往对另一部分人利空,或起码利好的程度不同。前者是指零和博弈的局面下,后者是指社会/技术进步带来的阳光普照的情况下。
长期的好坏是基于中短期的动态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点看过一个公司的股价涨跌,一个王朝的兴衰,同一个事物的一个切面(一个阶段)的好而另一个切面的坏,就都能理解了。
所以,Soho猎头的增多对于行业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说利多还是弊多,这得看大家站在哪种角色(身份),以及在行业的哪个发展阶段,Soho猎头群体自身在哪个发展阶段下,看的是对自己,对行业内,对行业外的影响而定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情况下,不同人的答案不可能相同。
以下看法仅论现在,最多到中短期。
对个人来说
可以选择做Soho猎头对于个人来说,是好事。因为希望感是好事。只是,如何留住希望感并把其变成现实的获得,道路恐怕并非很多人以为得那么容易,尽管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和自我预期的合理化。
对小微企业来说
这是倒逼自己升级自己及自己组织的大好时机。因为一旦顾问们觉得组织给我的支持,我自己也可以获取到且他们的觉得是现实而非想象时,你的组织就丧失存在的必要了。如果你的组织现在还活着,那么说明这种觉得还没有变为现实,起码在你这里没有,那你就还有机会去蜕变。
对中大型企业及平台来说
中大型企业:这是大力发现及吸纳人的时机。因为人们的尝试路径A受挫,会掉头到路径B。这也是组织人才培养机制的进化时机,即,我们如何让自己能够吸纳优秀的职场人、职业经理人来做猎头,无论是顾问层级还是Leader层级,还是合伙人层级,我们如何让他们生存下来?这是需要有几只的。不能因为没有机制,就选择碰运气,再因为遭遇几次失败就关闭了吸纳的大门。
猎XX类平台:Soho猎头的增多,自然能作为平台交付职位的补充力量。这对平台进一步抓取和留存客户来说,总体是好事;对平台的运营数据,运营效率等来说,总体也是好事(当然,这点得具体看平台本身的运营策略和能力了);对平台的外界认知度、影响力来说,也总体是好事。只是这个总体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平台具体看了,得平台针对这个趋势以及想要把握住这个趋势并加以利用的话,其具体的战略、策略上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出正确的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平衡好与合作猎企的资源及利益等的分配关系、利用自身及外部力量给予Soho个体从技能提升到人的群体归属感的支持。
无论是在组织内,还是在组织外,无论过往的身份、成就如何,无法产出必要业绩的个体,对自己,对组织,对合作方,对客户来说都不是有效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说在经济大好的时候,无效资源作为分母,其被各方的包容度也会比较高。或者说,分母的存在也是有其数据价值的,但显然这不是核心价值。那在当下及中短期未来,这种包容度势必处于低位。)
对客户来说
企业客户:渠道越多元,筛选难度越大,成本越高。对于企业方的相关人员来说,如何筛选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好处是物美价廉的选择会更多。对于需要分层自己的服务提供方的客户来说,过去很难做到,因为即便分层了,感觉也差不多。但现在起到未来,这会变得容易。并且由于供应商的内卷(不仅仅是说soho猎头的增多),下沉市场有望进一步被激活,更多企业使用到猎头(中介)服务,至于采购价格等要素情况的波动则势必得考虑到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差异和买卖双方整体及具体到个体的合作双方的博弈了。但我们绝不要自己先一刀切地认为一定是低价胜出,量大胜出或速度胜出。客户的需求是复杂的,多变的,不同的。所以,单论价格,更可能的情况是可以高的会更高,能放低的会更低。
人才客户:自己多条职业路径的备选,甚至是新的经营、投资路径。当然,对人才来说,猎头合作商的选择,其难度也一样增加了。
对乙方的乙方来说
一个群体就会有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需求会自动产生,也会被挖掘、被制造、被扩大,那么,满足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的供应就会产生。对于有能力满足这些需求的生产者、服务者来说,这就是商机。只不过,需求者一方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尤其是外行业来做soho猎头的,很容易选错提供者,更可能一朝被蛇咬后,不再做新的选择(投资)了;而对于急于抓取机会的提供者一方来说,有可能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是错误评估这个市场的大小,还是想要简单地应付这个市场的需求,或者说只是想挣快钱。人们总想挣快钱,尤其是当下的社会环境。
而我的看法是,只有你让你的客户挣钱了,你才能挣钱,只有他们持续地挣钱了,你才能持续地挣钱。为此你可能会有很长一段陪跑时间,并且不咋挣钱。若是未来成了,别人说你英明有远见有格局,若是未来败了,人们说你傻你笨你不会做生意。这些论调肯定不会只落在某一类群体的某个人身上。虽然我只是刚巧写在了相关方这里。
无论在哪,做什么,怎么做,争取剩者为王,与诸君共勉。
成为剩者并不需要我们现在多强,只需要我们能熬住,熬得比我们真正的对手更久一点就行。至于是不是做Soho,现在做、还是未来做,一直做、还是做一段时间,都不是问题。问题从来都是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但我们对自己都没有掌控。
还有个隐形的问题是,Soho猎头还没有发展壮大成熟起来之时,比起持有不鼓励也不反对态度的人、不关心也不观望的人,我们更应警惕鼓动无知群众去做Soho猎头的人、群体。
人为引导出来的趋势和自然发展出来的趋势是不同的。对行业的影响,行业对内、对外的影响也会随这种不同而不同。
无论是对soho猎头群体,还是就整个行业发展, 顺其自然,而非拔苗助长。